碳化硼领域深耕者:智合新材的技术突破与应用拓展

作者: 智合新材
发布于: 2025-04-25 11:00
分类: 行业新闻

在特种陶瓷材料领域,碳化硼(B4C)以其独特的高硬度、低密度、耐高温及中子吸收能力,成为国防军工、核能等关键领域不可或缺的材料。智合(深圳)新材科技有限公司凭借在碳化硼领域的深入研究和创新技术,成为该领域的佼佼者。以下将从技术创新、生产能力与行业应用三个维度,深入剖析智合新材在碳化硼领域的专业实力。

技术创新:低温烧结粉体技术引领行业变革

传统碳化硼粉体烧结工艺通常需要在2200℃的高温下进行,这不仅能耗巨大,而且生产周期长、成本高,同时大尺寸陶瓷板烧结过程中还容易出现开裂问题。智合新材针对这些行业痛点,成功研发出新一代低温烧结专用造粒粉,实现了碳化硼烧结工艺的重大突破。

    通过纳米包覆改性技术,智合新材的低温烧结粉体在保证硬度等指标的前提下,将烧结温度从2200℃降低至1950℃,能耗降低35%,烧结周期缩短30%。这一技术革新不仅显著降低了生产成本,提高了生产效率,还解决了大尺寸陶瓷板烧结易开裂的行业难题。

在性能方面,智合新材的低温烧结粉体表现出色。其粉体纯度高达≥99.8%,成型陶瓷板硬度达3500 – 3600HV,致密度达到99.9%,抗弯强度提升至650MPa以上。针对不同应用场景,如防弹插板、半导体抛光垫等,智合新材开发了差异化粉体系列,客户可直接采用现有粉体进行烧结,大大缩短了产品研发和生产周期。目前,该技术制备的产品已完全通过国内测试,得到了市场的广泛认可。

生产能力:12台热压炉集群保障规模化定制

为满足多场景、多批次的客户需求,智合新材建成了一定规模的碳化硼热压烧结生产线,配备了12台大型热压烧结炉(最大压力600吨,最高温度2300℃),具备强大的生产能力。

在工艺精度方面,智合新材采用AI温控系统,炉内温度均匀性±5℃,能够稳定制备复杂曲面、多结构等异形陶瓷件,尺寸公差±0.2mm。这种高精度的工艺保证了产品质量的稳定性和一致性,满足了客户对碳化硼陶瓷的高品质需求。

在交付速度上,智合新材展现出高效的响应能力。常规尺寸产品15天交付,紧急订单最快7天出货,支持小批量试制(≥10件)到万级量产全周期服务。这种灵活的生产模式使得智合新材能够迅速适应市场变化,满足不同客户的紧急需求,增强了企业在市场中的竞争力。

该产线可为国内客户提供定制碳化硼防弹陶瓷片、核反应堆中子吸收板等产品。在碳化硼陶瓷板的生产中,支持厚度2 - 20mm、最大单板尺寸300mm×300mm的定制化生产,能够满足不同行业、不同应用场景的多样化需求。

行业应用:防弹与核电领域的核心支撑

军用防弹领域

在军用防弹领域,碳化硼的高硬度、低密度特性使其成为高级别防弹材料的理想选择。智合新材提供的碳化硼陶瓷片和防弹用复合碳化硼粉体,为防弹插板的制造提供了优质材料。

其提供的碳化硼陶瓷片复合完成的插板已通过国军标的极端环境测试,能够连续抵御3发7.62mm强装弹药穿甲燃烧弹(API)以及12.7mm穿甲燃烧弹的测试,面密度仅在35Kg/m2,满足防护轻量化的需求。这一优异性能使得智合新材的产品在军用防弹领域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可适配单兵护甲、车载装甲等多形态需求,为国防安全提供了有力保障。

核电安全领域

在核电安全领域,碳化硼丰富的中子吸收截面、高温下结构稳定性、耐腐蚀及无二次放射性污染、化学稳定性更优等特点,使其广泛应用于反应堆控制棒、中子屏蔽材料、乏燃料贮存系统等方面。

智合新材通过提升制造工艺技术,为核电安全提供多尺寸核电用碳化硼陶瓷板。这些陶瓷板在核电设施中发挥着关键作用,能够有效吸收中子,控制核反应速度,保障核电设施的安全稳定运行。同时,其耐腐蚀和无二次放射性污染的特性,也符合核电行业对材料安全性的严格要求。

作为国家高新技术企业,智合(深圳)新材科技有限公司一直以来专注于特种陶瓷行业,面向航空航天、半导体、医用等领域提供解决方案,公司具有多位教授、博士参与产品覆盖耐高温透波承载一体化天线罩技术、防火阻燃技术、陶瓷3D打印技术。而智合新材在碳化硼领域的技术创新、生产能力和广泛的应用,使其在特种陶瓷行业中占据了重要地位。

推荐文章

  • 07-01 2025
    智合新材
    在科技革命与产业变革深度融合的当下,新材料产业已成为全球竞争的战略制高点。相关数据显示,中国新材料产业正以年均16.8%的复合增长率高速发展,2024年总产值突破8万亿元,预计2029年将攀升至16万亿元,中国新材料产业在未来具有广阔的发展空间和巨大的市场潜力。 在这片蓬勃发展的蓝海之中,中国军民融合战略的纵深推进,正催生出一批以技术穿透力打破产业边界的标杆企业。 以智合(深圳)新材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智合新材”) 为代表的杰出企业,正凭借深厚的技术积淀与积极的市场开拓,成功实现经济价值的重大破局。 1.军民融合:机遇与挑战并存的新赛道 党的十九大提出构建“军民融合深度发展格局”,这一战略为新材料企业打开了新的发展空间。军民两用材料作为关键载体,一头连接着尖端军事装备的升级需求,一头撬动着万亿级民用市场。 虽然国家大力鼓励“民参军”,但在这一过程中,技术沉淀周期往往非常长,往往面临着隐形门槛:军工级品质要求极高,技术验证优化往往耗时数年;获取“军工三证” 及维持认证体系...
  • 05-21 2025
    智合新材
     2025年5月16日,第三届先进技术成果转化大会在苏州国际博览中心开幕。本届大会以“融合共进 向新聚力”为主题,吸引1500余家企业参展,设置10余个主题展区,集中发布4000项先进技术成果、193项需求清单,并签约45个转化项目,为军民融合技术产业化搭建了高效对接平台。  作为新材料领域的技术先锋,智合(深圳)新材科技有限公司携多项军民融合创新成果亮相展会。公司深耕航天航空、能源装备等关键领域,依托“一平台、一中心、两基地”的产学研体系,已实现国防装备关键零部件的自主可控,并逐步向民用高端装备、核电能源等领域拓展。  展会期间,智合新材展位集中展示了其核心技术的产业化应用场景。例如,公司自主研发的陶瓷基复合材料凭借耐高温、良好的强度、耐热震及介电等特性,不仅应用于某型航空航天部件,还通过技术转化推出了相关民用产品,实现军民两用技术的双向赋能。现场工作人员介绍,该材料研发与制备严格执行国军标质量管理体系,其技术成熟度达到军工项目标准。  展会期间,深圳市军民融合办副主任马天宇...
  • 04-30 2025
    智合新材
    在电动汽车产业蓬勃发展的当下,安全始终是悬在行业头顶的达摩克利斯之剑。近日,工业和信息化部组织制定的强制性国家标准《电动汽车用动力蓄电池安全要求》(GB38031 - 2025)正式发布,并将于2026年7月1日起实施。 此次新国标的修订,对电池热扩散测试、底部撞击测试以及快充循环后安全测试等方面提出了更为严格的要求,强制电池“不起火、不爆炸”,安全升级倒逼行业洗牌。在这一背景下,智合(深圳)新材科技有限公司凭借其研发的陶瓷基防火阻燃材料,为动力电池的安全防护提供了创新解决方案,有望在行业变革中脱颖而出。 新国标挑战:行业安全标准再升级 新国标的实施,无疑给电动汽车电池行业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挑战。修订后的热扩散测试,技术要求从此前的着火、爆炸前5分钟提供热事件报警信号,调整为不起火、不爆炸(仍需报警),且烟气不对乘员造成伤害。这一变化意味着电池在热失控情况下,不仅要能够及时报警,更要具备更高的防火防爆能力,确保乘员的生命安全。 新增的底部撞击测试,考查电池底部受到撞击后的防护能力。在实际使用中,电池底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