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文拆解:智合新材如何以硬核技术破局新材料产业蓝海?
中国新材料产业正以年均16.8%的复合增长率高速发展,2024年总产值突破8万亿元,2029年预计达16万亿元,广阔前景吸引众多企业逐鹿。在这片蓝海中,相关军用技术民用转化政策的推进催生出一批打破产业边界的标杆企业,智合(深圳)新材科技有限公司便是其中的佼佼者,凭借深厚技术与积极开拓,实现从“卡脖子”到“领跑者”的跨越。
军民两用材料一头连接军事装备升级需求,一头撬动万亿级民用市场。然而,“民参军”并非坦途,技术沉淀周期长,军用级品质要求严苛,技术验证优化耗时数年;获取并维持“军用三证”认证体系需巨大管理投入;军用技术民用转化还面临成本重构、规模化生产适配、民用标准匹配等难题。
智合新材创始人认为“新材料产业没有弯道超车,只有换道领跑”。自2018年创立,公司便紧密围绕国家航天航空强国战略,深耕高端装备材料研发,全力攻克“卡脖子”技术。其将军用前沿技术拓展至民用市场,成果显著,既增强军事装备作战效能,又为医疗、电子、环保等行业带来创新方案。
智合新材连续多年获评深圳市发改委重大项目、工信局重大工业项目,并通过国家高新技术企业认定。公司构建了以深圳总部、景德镇分公司、景德镇先进陶瓷研究院为核心,“一平台、一中心、两基地”为支撑的完整体系。自建功能齐全的力学、湿热实验室及微波暗室,拥有先进陶瓷材料失效分析检测中心(获CMA认证),配备60多台套仪器设备,为技术研发提供坚实硬件保障。
在军用技术科研领域,智合新材与航天院所等权威机构深度合作,从2018年研制低成本耐高温承载一体化天线罩,到2022年开发多功能耐热震高可靠性复合材料机体身,一系列突破助力军事装备升级,也为民用市场拓展奠定基础。
产学研合作方面,依托强大的技术团队资源,在景德镇政府支持下建立先进材料研究院,孵化10多个项目,覆盖多领域。公司深耕关键领域,实现国防装备关键零部件自主可控,并向民用高端装备、核电能源等领域拓展。
智合新材的创新不仅在军用方面,更在于成功实现军用技术民用转化。以陶瓷基复合材料为例,从“航天天线罩”应用到“新能源电池防火层(热障板)”,完成产业逻辑转换。在新能源汽车领域,其研发的陶瓷基防火阻燃材料,凭借超高温耐受、轻量化等特性,为电池安全防护提供创新方案,成为新能源汽车企业首选。在低空航空领域,该材料为电动垂直起降(eVTOL)飞机电池外壳减重,保障热失控时车辆及乘客安全。
此外,智合新材公司积极布局生物材料领域,正在研发的纳米陶瓷股关节技术有望打破国外垄断,实现国产替代。智合新材以六年磨一剑的定力,将航天陶瓷的“硬核基因”注入多领域,诠释了“军技民用”释放经济价值的路径。
在军用技术民用转化战略推进和全球新材料需求增长的背景下,智合新材凭借深厚技术、完善布局和强大市场开拓能力,有望在新材料领域持续领先,创造更大价值。其发展模式为新材料企业投身军用技术民用转化提供了宝贵思路:秉持技术创新理念,以军用品质打造民用精品,以长期主义跨越经济周期,方能在服务国防安全的同时,为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大动力,这样的企业无疑值得资本市场高度关注。